闲谈顶级美高的招生(三)

上两篇文章讲到顶级美高挑选学生不止看成绩的原因和报考生选择学校的重要性。这篇我们来谈谈跟学校老师的交流。这个系列的主要目的是从美高招生标准和过程中思考它们的教育理念 – 譬如它们看重什么样的学生,青睐什么样的能力和品质,跟我们现有的侧重点和下意识的假设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 – 从而帮助我们更有意识地教育和培养孩子们。作为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跟学校老师的交流是个挺恰当的话题。


在报考美高的过程中,能够自如地和老师交流,主动和老师联系,能够与老师建立共鸣,得到老师欣赏的学生是占很大优势的。招生部当然会看成绩,看书面材料,但报考学校里老师的反馈常常是关键。这跟挑选购买东西时的心理相似。性能指数达到标准的产品往往不止一个,有时还不少,那么朋友的推荐就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自己信任的朋友若推荐哪个产品, 那我们就能放心地选择,甚至争先恐后地去购买。在录取学生的过程中,资深老师的角色就类似招生部信任的朋友。


回到今年考上顶级美高的那四位我很熟悉的学生身上:一位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在乐器比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报考过程中,他主动联系了音乐系的系主任,交流他的经历和思想,得到了系主任的青睐。另一位学生是体育健将,他跟体育教练在报考过程中多次交流,教练不仅对他的体育表现,而且他的性格和思想,越来越熟悉,同时也越来越欣赏。这两位老师的推荐果然成为这两位学生报考成功的奠基石。


为什么这两位学生能打动学校老师?因为他们他们有热爱,有特长,同时他们能和老师自如地交流。很多学生同龄的朋友不少,相处甚欢,但要跟岁数大些,地位高些的生人 - 譬如老师 - 谈话,就感到别扭,或拘谨,更缺少主动性。这虽然不表现在成绩上,但它很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积极主动地与“上级”交流,自信愉悦地展示自我,这是家长们在教育培养孩子时得用心的地方。


这个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其实顶级美高不仅青睐在这方面有基础的报考生,而且它们很重视创造机会继续培养学生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一位曾经深入考察新罕布什尔州圣保罗学校的作家写到,”通过学习如何愉快地又带敬意地与他们之上的人们—老师们— 产生共鸣,学生们学习了精英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 (“By learning how to comfortably yet respectfully relate to those above them – teachers – students learn a critical mode of elite interaction.”(1))


展示自我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口头和书面沟通外,还可以通过作品照片,录像,或实物。有位学生自小喜欢做东西,一步步从搭乐高,到用木头和纸张自己制作,到用三维打印,到用马达,齿轮,激光,和各种技术及软件,他做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他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进他的产品,一个产品上他会坚持几个月地不断琢磨,尝试。长年累月下来,他在技术方面的自学和运用能力同龄人与他无法比较。在他报考美高做面试时,他把他的一些作品展示给面试官们,结果一所注重创新的顶级美高对他无比青睐。


学校老师在跟报考生交流时,除了技能和思想之外,也会关注报考生的品质和性格。 譬如1991年我在国内报考圣保罗学校的过程中,一位国际部的资深老师在到亚洲面试报考生时也在上海停留了两天来面试我。上路前他看到了我主动向学校写的信件,到了上海不久,他又收到我的电话问候并询问面试的安排。老师邀请我的父母来面试地点见面。在我们轻松愉悦的谈话中, 这位面试老师注意到我一直在为父母做翻译。这位老师之后告诉我,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和之前我显示出的主动性,让他决定向学校推荐我。(三十多年后,我依然和这位老师保持着联系。)


最近我又听到了一个相似的故事:我遇到一位顶级美高的在校生,聊天时他说他的面试经历很有意思。 面试那天他生病了,很不舒服,同时因为没有去学校拿回常用的电脑,就只能用家中一台旧电脑做网上面试。面试时旧电脑上的视像不清晰,短短的面试中一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修理电脑。这个面试一定没做好吧?相反,他的面试官是那所学校的招生部主任,非常有经验,他看到了这位学生身上很难得的一面:他没有紧张,而是很冷静地寻找解决方法,并很成熟地保持和面试官的交流。又是一个细节,给那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学生后来成功地加入了那所顶级美高。


这两个例子中自然有一定偶然的因素,但我们在交往中不是也经常从细节,从非语言的动作中更准确地去了解他人呢?美高鼓励报考生们在报考过程中表现出真实的自我,那个“自我”是建立在十几年家长的培养,和孩子自己的经历,思考,和探索之上的。可以说成绩是外在的表现和衡量,而“自我”是内在的基础和选择。


顶级美高的招生标准和过程是美国的精英文化的一个侧面。当然很多不同的因素会影响报考结果,也有很多例外的情况,但它们并不影响中心理念。 我们最终的希望是孩子们能在美国社会和市场经济体系中能成功发展几十年,那么学生年代最重要的是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可能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调整我们的思维,从而真正注重全人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是沁石教育的初心和愿景。


Madeline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