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顶级美高的招生(一)
今年沁石教育的学生里有好几位学生报考私立美高,大家都体会到竞争之激烈。其中三位我很熟悉的华裔学生如愿以偿,分别决定加入St, Paul’s School (“SPS”), Choate Rosemary Hall (“Choate”), and Peddie School (“Peddie”)。另外一位好朋友的孩子,华裔混血儿,也考上了心仪的学校Deerfield Academy (“Deerfield”)。将他们的信息总结分析后,加上自己近年来作为SPS校友(93届)和学生家长(21届)跟学校有深入地接触,有一些不仅跟报考美高而且跟培养孩子有关的心得,将分几篇文章跟家长们分享。
报考美高通常比较重视的环节是六环:学校成绩,统考SSAT成绩,体育,音乐和其它课外活动和比赛表现,文书,面试,和老师推荐信。这之外有两环也至关重要:学校的选择,和跟报考学校老师的接触。
面对这些环节,一般家长们很自然的意识是每个环节都得做好,而且成绩是打底的,是必须的。这两年虽然有些学校并不要求统考SSAT成绩,但多数家长早早就要求孩子准备SSAT, 感觉如果要考上好学校一定得有优异的SSAT成绩。
有意思的是那四位学生中有一位没有递交SSAT的成绩,依旧被多所顶尖美高录取。“他不善于参加统考,”家长很坦白地说。
学校成绩呢,其中一位学生读的初中不给什么分数,只是通过不通过。另一位学生的学校成绩在有些科目上很强,有些科目上弱些,但比他成绩好不少的学生却未能收到同所美高的录取书。
当然孩子的成绩得超过一定的底线,但学校招生官显然不只看重学习成绩。应该怎么理解这个现象呢?
我们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如果说私立美高的产品是它的毕业生,那么招收的学生就是原材料。学校的“产品”今后的发展会影响学校的声望,从而影响它的生源,影响学费的收入。还有重要的一点,毕业生的捐款是私立美高的一大资金支柱,不光是新的楼房设施,就是每年的运营费用的一部分都是靠校友捐助的。如果毕业生事业成功,能有经济实力,而且愿意捐款,资助母校,这就会提高学校的未来资金来源,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这些学校都历史悠久,它们清楚地看到,在美国市场经济竞争不断,考试成绩好不一定后劲足,所以学校选择“原材料”时得通过对学生不同方面的表现来估测其潜力。加上美高有设立自己招生标准的自由,不需只按考试来考核学生,这样我们就完全能理解招生官不只看重学习成绩这个现象了。
做为老师,我能清楚地看到,有些孩子成绩差些,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兴趣爱好,把时间和经力集中在兴趣爱好上了;有些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有些孩子有着难得的天赋或品质,但不表现在成绩上,但这些特点就有可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竞争中领先。回想在金融和新能源行业工作的20多年,看到的事实例子太多了。
之所以美高把报考的步骤设计得如此复杂, 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成绩之外因素的重要性,那么当家长们很早就要求孩子们准备SSAT的时候,也许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把那些时间和精力放在其它方面,是否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更进一步讲,如果孩子愿意努力学习,同时也能达到优异的成绩,家长往往感觉很高兴,很放心,导致有可能会忽视孩子需要提高的方面。其实还得理解孩子驱动力的来源,关心孩子的在成绩上显示不到的技能和素质(譬如表达能力,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和方向感等等)。
孩子长期的发展不是在考场中,而是在社会里,顶级美高作为私立机构之所以能那么长久地保持活力和竞争力,它们明智全面的招生标准确实是成功的秘诀之一(后续)